星助企業增生產力 避依賴外勞
16:47:36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1日專電)新加坡政府持續緊縮外來人力政策,人力部指出,未來政府將協助企業提高生產力,降低依賴外來勞力,也能促進薪資成長。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在網站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加入新加坡勞動市場的外國人共3萬4100人,比去年同期少了2700人。

由於新加坡政府正在收緊外國人力,人力部發出的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在今年上半年減少700張,是近5年內首度減少。就業准證是發給擁有高專業技術的外國人。

人力部代部長陳川仁在網站上的文章中指出,新加坡不能不去限制引進外來勞力,但是也不能都沒有外勞,政府會以企業可以接受的速度收緊外國人力。

陳川仁說,政府會協助企業繼續提高生產力。過去3季,就業機會的增加速度超過了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因此導致生產力負成長。如果生產力不持續增長,企業的競爭力和員工薪資都會受到影響。

陳川仁指出,生產力成長才能促使薪資成長,企業依賴外來的廉價勞力,是造成生產力負成長的原因之一。因為勞力低廉,企業就不急著投資在科技和創新部門,這樣的情況不能長久下去。

陳川仁也強調,提高生產力,才能降低對外來勞力的依賴。他舉占新加坡GDP20%的製造業為例,認為製造業可以提供需要技巧的工作給新加坡人,是未來可以努力加強的方向。1011001

 

 

中共高層連續集體亮相的用意
更新時間 2012年10月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39


中共最高層在國慶之際集體亮相向外界傳達團結一致的信息
薄熙來被雙開之後,胡錦濤與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藉國慶之際頻頻集體亮相,給原本很平常的舉動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用意。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周一(10月1日)率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
官方新華社網站上刊登了九名常委集體亮相的照片。

這是繼上周六(9月29日),九名政治局常委全體出席國慶招待酒會後的又一次集體出鏡。
上周五中國當局宣佈開除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黨籍和公職,移送司法機關後,中共最高層的頻頻亮相給原本很平常的舉動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用意。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張勇進對BBC中文網分析說,這說明中共最高層在薄熙來問題的處理、在十八大的準備工作以及重大包括人事安排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上周五中國當局還宣佈了外界翹首矚目的十八大的會期以及將在11月1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七中全會。
張勇進教授說,十七屆七中全會的內容非常值得關注,但是外界關注的下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究竟是九名還是七名,估計不會有結果。
他還預測,對薄熙來案件的處理應該會在十八大之後,「雙開決定已經是為薄熙來案件劃上一個句號。也就是循違紀違法這條路來處理,而不是最開始提出的路線鬥爭問題。現在違紀的問題已經處理,接下來就是違法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上周六的國慶招待會上講話說,十八大將是一次承前啟後的會議。
雖然外界對即將上台的新一代領導人在政治改革問題上報有很高的期望,但張勇進評估說,中國的老人政治很厲害,包括江澤民在內的中國老一代領導人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新一代領導人)在第一任內可能還是平穩過渡。」
「我認為在未來三到五年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歐債下 亞洲製造業勉力前行
19:45:42
(中央社北京/東京1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企業調查和今天發布的資料,面對美國和歐洲需求不振,亞洲製造業者持續勉力前行。相關數據顯示全球經濟仍很脆弱。

稍後會有更多資料公布,預期會證實歐元區陷入衰退,美國比較明顯復甦的希望仍在風雨飄搖中。

亞洲股票和商品市場下跌,中國大陸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9月工廠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對日本大製造業者的調查顯示,對經濟的看法三個月來持續惡化。

匯豐集團(HSBC)發布的9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由8月的46.1跌至45.6,創下10個月來新低紀錄。南韓也表示,出口比去年同期微幅下跌,這都顯示在全球經濟強勢逆風下,亞洲大製造業部門疲軟。

台灣工廠PMI調查顯示,新出口訂單下跌,幅度是自2011年11月以來最劇烈的。但就業狀況維持平穩。

新加坡Maybank外匯交易研究部門主管蘇帕特(Saktiandi Supaat)說:「我還沒看到麻煩穩定下來。還得花一段稍長的時間,全球需求才會顯現穩定的信號。」

大陸的調查顯示,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動機中國幾乎確定出現了連續第七季的成長放緩。

新加坡荷蘭國際集團(ING)的薩克帕(Prakash Sakpal)說:「相關資料持續強化我們對中國所預測的硬著陸,因為這是連續第二個月低於榮枯線50的採購經理人指數。」

荷蘭國際集團預測,大陸今年第三季、第四季經濟成長接近7%。

匯豐集團9月29日公布民間部門PMI調查,顯示9月整體工廠活動連續第11個月萎縮。

根據路透社最近訪調,大陸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放緩到7.4%,這是連續第七季放緩,第四季才會稍微上升至7.6%。這會讓今年經濟成長率低於8%,是1999年以來所未見。

全球不利情勢同樣影響到亞洲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日本銀行(央行)每季發布的企業動向調查「短觀」顯示,日本央行認為國內經濟在直到2013年3月為止的本會計年度會持續受困。

頭條業況判斷指數中,製造業大企業較6月下降2點,9月達負3點,顯示在前面兩季情況改善後,上一季狀況惡化。

東京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Sumitomo Mitsui Asset Management)資深經濟學家武藤宏明(Hiroaki Muto)說:「短觀的細項顯示,國內、海外需求指數都在減弱,反映全球經濟放緩,及其對日本造成的衝擊。」1011001

 

 

 

菲辦兩場海事會議 18國參加
16:44:06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2日專電)菲律賓明天起一連3天,在馬尼拉主辦兩場地區性的海洋事務會議,共有18個國家將派遣官員、專家與代表出席,包括處於釣魚台爭議的中國大陸和日本。

菲律賓外交部今天宣布,第3屆東南亞國家協會海事論壇(AMF)預定3日在馬尼拉大飯店舉行,由菲律賓外交部主管政策事務次長巴希里歐(Erlinda Basilio)主持。

這次會議焦點是東協海洋事務安全及合作,確保航行自由、打擊海盜,以及保護東亞地區的海洋環境,促進生態旅遊及漁權。

東協10個會員國的官員加上國際海事組織(IMO),及亞洲對付海盜及持械搶劫船隻區域合作協定組織(ReCAAP)等國際性機構的專家,將出席論壇,菲律賓副總統畢乃(Jejomar Binay)將發表開幕致詞。

菲國外交部說,東協海事論壇著眼於成為東協內部討論跨領域海事議題的主要場合,透過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ASEAN Political Security Community)架構,促進成員國之間在海洋事務上合作。

另外,第1屆擴大東協海事論壇預定5日在馬尼拉大飯店登場,除了東協10國之外,東亞高峰會(EAS)的另8個會員國的政府官員、國際組織、智庫及學界代表將會出席,這包括澳洲、中國大陸、印度、日本、紐西蘭、南韓、俄羅斯和美國。

第1屆擴大東協海事論壇同樣由巴希里歐主持,討論焦點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當今背景下的關聯性,在地區建立事務上的海事聯繫、基礎建設及設備提升、海員訓練,海洋環境保護規範以及東亞生態旅遊等。1011002

 

 

 

緬甸總統「接受昂山素季當總統」 @BBC中文網
更新時間 2012年9月2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2:23

緬甸總統吳登盛與昂山素季在紐約會面
緬甸總統吳登盛對BBC表示,如果該國人民投票選擇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擔任總統,他將支持。
緬甸總統吳登盛堅稱,2015年緬甸大選中人民的意願將得到尊重。

吳登盛重申了自己對緬甸改革的承諾,並表示,他正與昂山素季合作。
作為軍政府領袖統治緬甸數十年之久的吳登盛監督該國向文人政府的戲劇性轉變。
兩天前,吳登盛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祝賀昂山素季獲頒美國國會金質獎章。

「接受她」

吳登盛在接受BBC採訪時進一步提到昂山素季成為緬甸總統的可能性。
他說:「昂山素季是否能夠成為國家領袖取決於緬甸人民的意願,如果人民接受她,那麼我也將必須接受她」。
吳登盛表示,他與昂山素季之間沒有任何問題,兩人正在一同工作。
但是,他指出,在緬甸議會擁有很多議席的軍方將繼續在該國政治中扮演核心角色。
昂山素季重獲自由之前曾經被軟禁15年,並多次譴責前政府。

紛爭衝突

吳登盛的表態是緬甸當局自昂山素季去年3月獲釋以來最緩和的言論。
儘管如此,緬甸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最近一段時間羅興亞穆斯林與若開邦佛教徒之間的衝突。
吳登盛總統多次承諾結束國內紛爭,但是他和昂山素季都尚未拿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與此同時,吳登盛再次呼籲國際社會結束對緬甸的經濟制裁

 

 

緬甸政治轉向的背後原因  @BBC中文網
更新時間 2012年9月2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08


登盛和希拉里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與緬甸總統會面後宣佈放寬貿易禁令,緬甸繼續推進政治和經濟改革。

周四(9月27日),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長吳瑞曼向BBC表示,改革已是「不可逆轉」。
上周,緬甸民主象征人物、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對美國的訪問,是二十年來的第一次。

而緬甸總統吳登盛也在本周出席聯合國大會,是46年來第一位訪問美國的緬甸領導人。
吳登盛周三(26日)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會晤被外界視為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時刻。繼美國財政部宣佈對緬甸兩家最大銀行解除禁令後,克林頓宣佈美國將放寬對緬甸貨物的進口禁令。
從讓昂山素季重返政壇、到給媒體解禁、再到承諾實行「多黨制」,長期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緬甸短時間內轉向民主、頻頻亮相國際舞台,頗有些讓人應接不暇。
改革前奏

BBC緬甸部資深記者敏瑞(Myint Swe)對BBC中文網說,在外界看來迅速發生的這些改革實際上已有20多年的民主積累,早在1988年民主運動就已經開始。
他說,促使前緬甸軍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正是政治高壓導致人民苦難深重,整個體制幾乎崩潰。「阿拉伯之春」的出現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成為緬甸改革的導火線。

BBC記者敏瑞多年來對緬甸廣播親歷民主歷程
敏瑞說:「軍政府認識到只有通過民主選舉才能釋放出民眾的憤怒情緒。就在軍政府內部就改革應該循序漸進還是加快速度爭持不下的時候,國際社會向緬甸提出的解除禁令的條件起到了外部壓力作用,迫使緬甸軍政府下了改革的決心。」
政治改革

過去一年多來,緬甸舉行了多黨制選舉,解散了全國的各級軍政府,成立了民選政府,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開啟了一攬子的民主改革。
其中的重要措施包括在政治方面,釋放了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並與之展開對話;大赦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頒布賦予勞工組織工會和罷工,允許人民遊行示威的法律;放鬆網絡等媒體管制,以及廢除出版審查制度等。
在經濟方面,深入開展市場經濟制度改革,完善反腐敗體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制定鼓勵外國投資法和稅收改革等。
平衡中美

昂山素季
曾經的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如今重返政壇,呼籲國際社會解除對緬甸制裁。
在中國,從政府到民間觀察人士都對緬甸這個多年的盟友所迅速進行的改革開放密切注視。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上周就曾讚揚緬甸總統親自率團到中國出席東盟博覽會是對兩國關係的重視。習近平還表示,兩國之間將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使中緬在2011年建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9月上旬曾經訪問緬甸,強調「中緬是親密友好鄰邦,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源遠流長。」
對美國宣佈放寬對緬甸的進口限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中國一直呼籲有關國家早日全面解除對緬甸的制裁,這將有助於促進緬甸的發展。

BBC緬甸語記者敏瑞在談到緬甸今後如何平衡與中國美國關係時提到了緬甸總統最近的中國之行。
「緬甸在很巧妙地打中國美國牌。緬甸總統在訪問美國之前曾到中國南寧參加東盟博覽會,其間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面。他就是要向中國保證緬甸希望一如既往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同時也希望展翅高飛到外面的世界去。作為鄰國應該知道緬甸的情況,在處理緬甸問題時務實。」
敏瑞說,緬甸前軍政府的將軍們曾經非常喜歡中國的很多東西,除了政治體制之外,還有中國的軍服、大廈、等等。
敏瑞親歷過緬甸近幾十年的民主抗爭和剛剛開始的改革開放。在他看來,中國老百姓只要還能享有他們的基本權利,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現行的政治體制或許還能持續一段時間。
但是隨著信息開放,網絡意見活躍,人們對政治權力的要求也會日益增多,當局就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將權力平穩過渡。

 

 

 

脫離西班牙 加泰隆尼亞將辦「自決」公投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美聯社巴塞隆納30日電】
2012.10.01 03:34 am

面對經濟衰退與失業嚴重,加上中央政府堅拒讓權,西班牙最富裕的加泰隆尼亞地區主張「獨立」的氛圍日益高漲。地區首長馬斯已表示他將舉辦「自決」公投;如果中央不同意,「我們就自己幹」。三周前有百萬民眾在首府巴塞隆納舉行「獨立」大遊行,而主張獨立的旗幟至今仍在市內飄揚。

加泰隆尼亞位於西班牙東北部,一向是西班牙最富裕且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但民族主義也相對高漲,而且擁有自己的語文。如今西班牙經濟江河日下,使當地民眾追求更多自治權利及自我文化認同的情緒,又再度浮上檯面。

當地有超過80萬人失業,占總人口的22%,比全國失業率略低,但25歲以下的年輕人失業率卻超過50%,與全國水平相當。

當地將於11月25日舉行議會選舉,預料由馬斯領導的中間偏右政黨「加泰隆集中聯合黨」能增強對省議會的掌控。地區議會已於27日決議由700萬公民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要脫離西班牙。馬斯表示,「如果政府駁回,我們就自己幹。」不過日期尚未敲定。

西班牙總理拉霍伊堅決表示,憲法不允許任何一個地區自行脫離,而專家也表示加泰隆尼亞的分離派幾乎不可能成事。西班牙巴斯克地區曾於2005年試圖獲得國會的同意而獨立,結果失敗。

另一方面,加泰隆尼亞是否具備獨立的條件,備受質疑。當地政府同樣負債沉重,已向中央要求59億歐元的紓困金。當地人民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繳納的賦稅與得到的政府服務不成比例。當地曾要求跟巴斯克與納瓦洛兩個地區一樣,能有更大的徵稅及決定支出的權力,卻遭到拉霍伊政府的嚴峻拒絕。

拉霍伊強硬的立場,加上經濟展望暗淡,已將原本不想脫離西班牙的當地民眾,推向獨立的一邊。這個對西班牙經濟十分重要,而且是觀光客最多的地區,如今出現政局不穩,已令投資人更擔心拉霍伊政府是否有能力將經濟撥亂反正,並且讓西班牙繼續留在歐元區之內。

 

 

撙節引民怨 法比西葡爆抗議
00:28:08
(中央社巴黎30日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各國政府的撙節措施引起反彈,繼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後,法國與比利時今天也出現抗議行動,憤怒的民眾對政府為減赤緊縮支出大表不滿,甚至指控政府偷竊他們的薪資與退休金。

歐洲聯盟各國領袖3月間通過財政協定,要求締約國將所作承諾制定為法律,限制結構性赤字在正常狀況下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5%,

法國首都巴黎今天有數以千計左派抗議民眾走上街頭,譴責歐盟財政協定迫使各國政府恪遵嚴厲的赤字限制。

抗議民眾遊行通過巴黎市中心,高喊「反抗」。主辦團體表示,這項集會有逾5萬人參與,目的是對抗歐盟要求實施的撙節措施,而非批評社會黨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的政府。

曾經角逐總統寶座的左翼陣線(Left Front )領袖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表示:「今天法國人民發動反對撙節政策的運動。」

梅蘭雄否認這次抗議是針對歐蘭德而來,他說:「這是左派政府下的1場左派示威行動。」

比利時警方表示,布魯塞爾今天也有約1500民眾參加左派團體和工會發起的集會,抗議政府採行撙節措施。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昨天有數以萬計群眾示威,抗議政府的財政政策。西班牙也有數以千計民眾遊行示威,反對政府採取撙節措施。

里斯本的抗議活動由葡萄牙全國勞工總工會(CGTP)發起,群眾熱烈響應,擠滿市中心的商業廣場(Praca do Comercio),示威反對政府「偷走我們的薪水和退休金」。

葡萄牙接受780億歐元紓困方案,必須履行與國際債權人達成的協議,才能取得更多紓困金。財政部長蓋斯巴(Vitor Gaspar)已表示,政府將宣布多項新措施,包括削減支出和提高資本利得稅,以達成赤字目標。

西班牙民眾也同樣不滿政府金融政策,本週第3度遊行至國會發出怒吼,對漲稅、刪減政府開支和高失業率等問題大表不滿。

 

 

 

 

世衛:嚴格界定及檢測新病毒案例
更新時間 2012年9月3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4:37

非典型肺炎病毒
SARS病毒與近期出現的新型病毒同屬冠狀。
世界衛生組織周六(29日)表示,應嚴格界定新型冠狀病毒可疑病例,並限制對症狀輕微者進行檢測的需要。
於六天前已發出全球警報的世衛在最新指引中說,只有正在就醫呼吸道感染病情嚴重、曾到訪卡塔爾或沙特阿拉伯以及證實非罹患肺炎和常見感染的病患者才應該接受新病毒檢測。

然而,世衛也補充說,曾與確診患者有直接接觸,並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病患者都應該接受檢測。
世衛在聲明中表示,新的病例定義定是為了確保對可疑病患者進行適當和有效的鑒定調查,避免不必要的測試,防止衛生保健系統承受過重負擔。
近期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非典型肺炎病毒(又稱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屬於同源。
目前,全球已有兩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造成一名沙特阿拉伯男子死亡,一名曾到過沙特的卡塔爾男子受感染後情況危急。
與新型冠狀病毒同源的SARS病毒曾於2003年在中國爆發,全球逾8千人受感染,其中接近800人染病死亡。
傳染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此前一天稱,按目前掌握的資料,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人類之間傳播的機會不大。
英國保健署的發言人表示,該名病情危急的卡塔爾男子還在加護重症病房留醫,目前依靠人工肺維生。
科學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構成顯示其源頭可能來自動物,有可能是蝙蝠。
世衛表示,國際社會正在共同努力,進一步了解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及公共衛生風險。

 

 

 

報業巨人蘇茲貝格逝世
2012-10-01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協助改變美國新聞業面貌的報界巨人、《紐約時報》前出版人蘇茲貝格上周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他領導《紐約時報》三十四年,不畏強權,捍衞新聞自由。最令人肅然起敬的一役,是在越戰高峰期,堅決維護公眾知情權,刊登被稱為「五角大樓文件」的越戰機密檔案。

蘇茲貝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領導《紐約時報》三十四年,由一份家族式報章發展成為譽滿全球,橫跨報章、雜誌、電視、電台及網絡業務的媒體王國。在其掌舵期間,《紐約時報》先後贏得三十一項普立茲獎,其他對手望塵莫及。他溘然長逝,業內人士無不感到惋惜。

蘇茲貝格捍衞新聞自由及編輯獨立,在新聞界德高望重。在越戰高峰時期,他維護美國公眾的知情權,於一九七一年刊登被稱為「五角大樓文件」的越戰機密檔案,令當時的總統尼克遜大感尷尬。

當時,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政府處理越南局勢的方針不得民心,而那些機密文件,就是揭露政府在對外公布越戰戰情時,如何欺騙國會及公眾。尼克遜勃然大怒,要求《紐約時報》不要刊登,但蘇茲貝格不屈服。政府入稟法院申請禁制令,指該報這樣做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但法庭作出歷史性判決,以表達自由為理由,裁定《紐約時報》勝訴,蘇茲貝格贏了漂亮一仗,既奠定了《紐約時報》在美國報壇的領導地位,也鞏固了美國新聞自由的基石。

蘇茲貝格其後說,他當時知道這樣做十分冒險,隨時會被判罰款,而他作為該報的最高負責人,可能會被判入獄。

對於他逝世,《紐約時報》指出,他從二次大戰後報業的全盛時期,直到二十世紀結束之前,領導紐時與母公司經歷漫長且動盪的擴張轉型期,造就紐時從一八五一年創刊以來從未有過的格局。

蘇茲貝格一九二六年出生,小時候綽號「拳擊」(Punch)。他在報業世家出生,家族早於一八九六年便收購《紐約時報》,其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出版人。蘇茲貝格長大後在海軍陸戰隊中服役,退伍後加入該報工作,由低做起,初時只擔任記者。六三年,他晉升成為出版人,當時只有三十七歲,是該報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出版人。

一九九二年,由於年事已高,他把出版人一職交給兒子小蘇茲貝格,九七年再辭去主席職位,但獲封為《紐約時報》榮譽主席。兒子小蘇茲貝格說:「父親從來不會在戰鬥中退縮。談到新聞自由,他絕對是一位強悍的捍衞者,不會被政府的審查嚇倒。」

家族發表聲明,指蘇茲貝格長期患病,周六在紐約州寓所內與世長辭,家人正為他安排喪禮。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對蘇茲貝格致哀。他說:「過去三十多年,蘇茲貝格協助改革《紐約時報》,鞏固它作為全球最成功及最受尊敬的報章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肚臍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