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本工資調漲案 恐喊卡
2012-09-13 01:26 中國時報 【李明賢/台北報導】
 基本工資案調漲案可能生變!勞委會八月底將基本工資調漲案呈報給政院,不僅院長陳冲拖了兩周至今仍未批示公文,包括多數的財經首長,以及負責協調的政務委員管中閔都堅決反對此刻調漲基本工資。一名政院高層昨天指稱,「勞委會送上來的(薪資案),不見得要照單全收」,暗示基本工資案極可能出現變數。

 勞委會八月上旬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通過明年基本工資上調至一萬九千零四十七元,時薪調漲至一百零九元,初估逾近百萬名勞工受惠,但企業成本也將增加約五十五億元。不過,勞委會八月底將公文呈報給政院,卻遭政院「急凍」至今,引發諸多聯想。

 由於以往勞委會呈報基本工資案,政院都是在第一時間批核,陳冲日前已雖看過勞委會公文,卻未加註任何意見,隨即指示政務委員管中閔、薛承泰主持跨部會審查。政院高層人士低調說,「財經大環境很不一樣,基本工資案很難下決策」。

 不過,政務委員管中閔昨卻把話講得很白,直言「我對此持很強、很強的保留態度」;他認為,此刻調漲勞工基本薪資,不利於政府拚經濟,先前他也在勞委會公文加註反對意見,明確表達反對立場。

 事實上,政院、勞委會互槓並非首例。早在三月間,陳冲拋出設置境外特區,主張本勞、外勞薪資脫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揚言若兩者薪資脫鉤就請辭,最後導致政院政策急轉彎,這次又因基本工資讓雙方再度槓上。

 一名政院人士無奈說「產業政策,總不能讓勞委會牽著鼻子走!」據悉,不僅產業界接連向總統府、政院表達反對意見,陳冲徵詢財經首長也對此案持保留態度。

 政院人士解讀,陳冲指示由管中閔主持基本跨部協調會,代表陳冲「態度很明確」,也就是對這次基本薪資調漲案很保留,才會要求召開跨部會協調,否則就批可就好。換言之,基本工資翻案機會很高。

 高層並透露,在勞委會舉行薪資審議委員會之前,陳冲早已邀集相關財經首長討論,最後取得共識是「時薪可以斟酌、月薪不宜調漲」。但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最後作出月薪、時薪同時調漲方案,高層坦言,「有些意外」。

 政院秘書長陳士魁昨解釋,目前確實有部分閣員對基本工資持保留意見,「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釐清,全案才會拖到現在」。

 

拚經濟?顧勞工?政院騎虎難下
2012-09-13 01:26 中國時報 【李明賢/新聞幕後】
 正在陳冲率相關財經首長大陣仗開記者會宣布政府拚經濟方案之際,基本工資案被積壓在公文堆裡,一場不同部會的政策角力即將引爆,背後是一場拚經濟與顧勞工的兩難抉擇。政院此刻騎虎難下,拖字訣應是不得不的選擇。

 八月底,勞委會有關調漲基本工資的公文已送達政院,經副秘書長陳慶財、秘書長陳士魁關卡層層轉院長辦公室,但兩人都未加註特別意見。若依慣例,陳冲應立即批核,結果陳冲扣著公文,還讓管中閔主持開跨部會協調,頗耐人尋味。

 勞委會屬於另一政務薛承泰業務,陳冲卻指示對工資案持「強烈保留態度」的管中閔加入主持跨部會議,此一動作代表陳冲本人對此本案很保留。管中閔周二主動釋出「反對工資調漲案」,也是一種測試風向球。

 不少政院人士以「首席財經策士」來形容管中閔,部分閣員稱呼他是「老管」;從管中閔一手策畫拚經濟的方案,可以看出他的決策份量。

 問題是,倘若政院此刻駁回工資調漲方案,恐怕得面對王如玄掛冠求去的難題;上百萬勞工加薪無望,陳內閣得揹負顧財團、不挺勞工的罵名。立院即將開議,藍綠立委勢必借題發揮,陳冲頂得住政治壓力?

 再者,馬英九總統競選連任提出打工時薪調漲到一一五元,這次基本工資調漲將時薪調到一○九元,是分階段落實馬政見。倘若政院此刻駁回勞委會方案,豈不是變成陳冲讓馬政見跳票?

 更微妙的是,陳冲今年三月提出本勞外勞脫鉤,當時王如玄揚言掛冠求去,馬英九第一時間就在國民黨中常會選擇力挺勞委會,讓陳冲有苦難言,也打亂原先境外特區的經貿布局。

 倘若政院這次鐵了心要駁回勞委會工資案,王如玄會有何反應?是否又得勞動馬英九出面仲裁?馬會力挺勞委會或駁回工資案?在在都恐怕是另一場政治風暴的開始。

 在顧勞工、拚經濟的天平兩端,政院此刻還找不到完美解答,變數太多,正是決策的兩難之處。

 

 

管中閔表態 明年基本工資不能漲
2012-09-13 01:26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基本工資調漲案前途多舛!行政院長陳冲昨(12)日針對勞委會提報調漲基本工資公文,批示「循前例交議管中閔及薛承泰二位政務委員聯席審議」,意味政院內部持反對與保留意見者甚多,最快下周開會討論。管中閔昨天明確表示「我對此案持很強的保留態度」,目前不但經濟大環境不好,倘若年年形成調升慣例,不僅會傷害產業,也不利於政府拚經濟。

 勞委會於8月底將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作成調漲基本工資月薪及時薪方案報呈行政院核定,經過兩周,陳揆將相關方案的公文會請政院高層表達意見,而以管中閔意見最直接了當,反對最力,陳揆迄今遲未批核,引發外界不少聯想。

 陳揆昨天終於在公文上批核,指示循往例交政務委員審議,指定管中閔及薛承泰聯席審議。據了解,民國85年、86年基本工資調漲都經政務委員審議,而96年扁政府時期,由於爭議甚大,呈報甲乙二案,也交由政務委員審議採甲案調幅較大拍板。

 管中閔上周即在相關公文上簽核反對明年調漲基本工資意見,他表示,不論是此刻經濟大環境不好,調整基本薪資勢必對企業造成衝擊,倘若依照CPI指數調整薪資,更會加重廠商負擔,衝擊國內經濟。

 依照慣例,若無重大爭議,行政院都會儘快批示基本薪資工資案,管中閔說,這次卻由他與薛成泰召開跨部會審查,代表政院內部對基本工資調漲案持保留與反對意見很多。他認為,依CPI調漲薪資根本是變相加碼,不應變成慣例。

 8月8日勞委會基本工資委員會決議,明年基本工資建議調幅初定1.42%,月薪調至19,047元;時薪原則分二階段調整,第一階段調至109元,第二階段調至115元。

 管中閔重申,反對基本薪資審議委員會每年召開,建議應該每隔一段時間舉行,例如三年召開一次。

 

商總:調漲是白目政策
2012-09-13 01:26 中國時報 【洪凱音/台北報導】
 基本工資調漲傳出可能生變,商總、工總昨天均肯定政府暫緩實施的決定。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昨指出,景氣燈號已連續出現九個代表低迷的藍燈,企業無薪假持續擴大,政府若在此時調漲基本工資,根本是「白目」政策,且肥了外勞(調漲以外勞居多),對台灣產業競爭力一點幫助都沒有。

 工總名譽理事長陳武雄表示,物價飆漲,政府調漲基本工資立意良好,只是「時機」不對,讓經營狀況搖搖欲墜的企業,可能因人事成本增加而「死」的更快。若企業員工因此失業、衝擊家庭經濟,調漲基本工資又有什麼意義?

 但若企業有獲利,陳武雄認為,企業應該替辛苦工作的員工加薪,意味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不該在景氣如此差的情況下,強制干預企業一定要替基層員工加薪。

 至於時薪第一階段從一○三元調漲至一○九元,張平沼指出,薪調漲多為本國勞工受惠,政府應該推動。

 但考量台灣景氣尚未完全復甦,時薪調漲幅度應降低,已向主管機關建議時薪調升縮小至一○八元,即使有第二階段調漲,應以不超過一一○元為限。勞委會先前的版本,時薪第二階段調漲目標為一一五元。

 勞委會八月間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通過明年基本工資每月增加二六七元、月薪上調至一萬九○四七元,調幅一.四二%;時薪分兩階段調漲,第一階段調至一○九元,調幅高達五.八二%,第二階段以調至一一五元為目標。

 勞動市場初估,此政策實施後,將有超過九十八萬名受雇勞工受惠,但企業每年至少多支出五十五億元的總成本。僱用時薪人力最多的產業包括餐飲業、零售業、物流業與保全業等,若時薪調漲幅度下滑,可暫時舒緩上述產業的經營成本。

 

 

工商企業界籲緩漲電價
(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12日電)工商企業界今天表示,全球經濟放緩,企業界經營艱困,籲請經濟部緩漲電價。

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表示,朝野立委呼籲應暫緩第2階段電價調漲方案的聲音,政府聽到了,「經濟部會認真評估」;但施顏祥未鬆口緩漲。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台灣出口已連續6個月衰退,景氣燈號已經連亮9顆藍燈,企業界經營環境嚴峻,現階段應緩漲電價,讓企業界喘一口氣。

張平沼說,台電8月已由虧轉盈,不急於這麼快弭平虧損,政府應與企業界一同共度難關,等景氣好時,再調漲電價,現在調漲電價不是好時機。

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全球經濟放緩,出口連6個月衰退,加上台電已由虧轉盈,企業界艱困營運,台灣經濟成長率不如香港、南韓及新加坡,甚至連菲律賓都比不上。

蔡練生說,台電若要在12月底調漲電價,實在是時機不宜,政府不應在業者艱困求生之際,再火上加油,調漲電價。

總統馬英九5月1日宣布電價調漲方案將分為3 階段調漲,第1階段在6月12日調漲原調幅的40%、第2階段將在12月20日調漲原調幅的40%,剩下的20%,將視台電公司的經營改善效率後評估是否調漲。1010912

 

名家觀點/電價緩漲 得付出代價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整理】
2012.09.13 04:19 am
洪德生

經濟部表示,將認真評估第2階段電價調漲動作暫緩。其實長期而言,「電價合理化」對國內節能減碳、發展再生能源,都有一定的重要性,降低排碳量,也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只是短期而言,台電屬於公用事業,本身就是經濟政策的工具,政府若考量民眾感受決定暫緩調漲,也可以理解。

台灣自有能源比例很低,絕大部分能源燃料,都來自進口,從長期資源合理分配角度來看,大家都可以理解,電價應該要合理化。

電價合理化的意思,就是要反映合理的成本,讓電力業者能夠有機會,賺取合理的投資報酬率。當然,什麼是合理的成本,必須要有相當的評估、研究和探討,才能決定,進而訂出合理電價。

但另一方面,從短期角度來看,台電是能源事業,更是獨占性的公用事業,因此,台電本身就屬於「國家經濟政策」的運用工具之一。從這角度,最後訂出來的電價,應該是加上「基於公有電力事業的政策考量」後,所訂出的電價。

個人經常提到,公共政策不等於純粹的經濟分析。一般合理的電價,是基於經濟分析的探討,但最後價格往往包含公共政策考量,是可以不等於合理電價。

在公共政策的考量下,如果政府觀察到,目前經濟景氣情況不佳,如失業率攀升、出口衰退、投資不夠強勁等現象,而且民眾對此的感受相當的強烈、深刻,已經對政府造成壓力。因此,我認為電價應該暫緩調整,這與公共政策的考量是一致的,政府當然可以做這樣的決策,可以理解。

政府若暫緩調漲電價,我認為主要考量有兩個。第1是,擔心電價的調漲,拉動其他一般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第2是,考量到老百姓生活負擔以及感受,是否足以承受。但這兩個考量,都是短期的,而一旦決定暫緩,什麼時候可以恢復調漲,通常就要看客觀環境,如景氣是否已有一定程度的復甦,才可以將這部分的擔心解除。

主計總處和各家預測機構,最新發布的經濟預測結果來看,今年經濟成長率要到第4季才有復甦的可能,但假如全球經濟景氣,沒有明顯改善,照樣還是會影響到台灣,因此,我認為景氣到底多久才會復甦,還在未定之天。

必須注意的是,暫緩調漲電價,也有其代價。因為我們已有一個長期的目標要實現,就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節約使用電力、降低排碳量,在這個大目標之下,這目標是每天都在那裡的,無時無刻不構成壓力,因此,不管是暫緩調漲1季,或暫緩調漲1年,節能減碳的大目標,同樣必須要重視並設法達成,這更是政府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作者是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本文由洪德生口述)

 

電價緩漲…無助抑制CPI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2.09.13 03:46 am

主計總處昨(12)日表示,電價分三階段調整,對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影響,為0.16個百分點。目前第1波電價調漲,已逐月反映到CPI之上,第2波電價即使緩漲,因接近年底,「無助抑制今年CPI漲勢」。

7、8月CPI年增率,連續二個月闖過2%警戒線,8月甚至高達3.42%,引發外界批評,油電雙漲讓物價一去不回頭。主計總處對此解釋,推升7、8月物價上漲「元凶是颱風,不是油電價」,今年前八月CPI是1.84%,可見CPI是否破2,主要看天候而定。

主計總處8月概估全年CPI,已從7月預測1.90%,上修至1.93%,下次概估時間是10月底。

 

 

天氣亂亂報 氣象局找主播溝通
(中央社記者林紳旭台北12日電)天秤颱風期間,部分媒體氣象主播有誇大、脫序演出,中央氣象局長辛在勤今天說,明天邀主播座談溝通。

辛在勤表示,氣象法對於颱風、地震預報有一定的規範,不能因為媒體搶收視率,就背離氣象預報的標準,找氣象主播和主線記者座談,就是要協調雙方的連繫方式,避免新聞露出時,讓民眾造成錯誤的印象。

辛在勤說,「沒有要祭氣象法,純粹只是溝通」。

他指出,在颱風、海陸上警報或重大地震時,氣象局都會固定時間且頻繁召開記者會,透過媒體向社會大眾說明,也有氣象預報員現身讓媒體採訪,就是希望媒體採用,或直接轉播氣象預報員的說法與官方的資料,「但是,很多媒體都不採用」。

辛在勤說,氣象局找氣象主播和媒體記者溝通,就是希望建立共識,讓民眾充分了解颱風的正確訊息,另外,氣象局的官方網站在第一時間有詳實的資料,民眾也可以上官網查閱。1010912

 

縮城鄉落差 偏鄉雲端學習啟動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12日電)翰林文教基金會為縮短城鄉學習資源落差,提供偏鄉學生免費線上數位學習資源網站「翰林雲端學院」,今天在高雄市啟動。

翰林文教基金會在高雄市杉林國中舉行捐贈儀式,翰林文教基金會董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蔡培村代表基金會致贈「翰林雲端學院」,由高雄市教育局長鄭新輝代表接受,正式啟動這項偏鄉雲端學習服務。

高雄市教育局與翰林文教基金會合作,由基金會提供線上數位學習資源網站「翰林雲端學院」,讓偏鄉學生隨時隨地可在線上自主學習。

合作學校包括旗山國中等22校,受惠學生約3000人。

鄭新輝表示,藉由數位教材和雲端科技,可突破時空限制,有效達成學力扎根和無城鄉落差的目標,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

他說,在這套線上數位學習資源網站「翰林雲端學院」幫助下,學生可線上自主學習、自我測驗,經系統分析診斷問題,給予即時補救。1010912

 

二代健保收補充保費 定存族爆拆單潮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2.09.13 03:05 am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明年元月上路,衛生署規定,存款人單筆利息所得達二千元,銀行須直接扣繳百分之二健保費。不少定存族為了「逃」健保費忙「拆單」,出現國內金融史上最大「拆單潮」。

銀行公會理事長劉燈城昨天說,銀行公會理監事會議已決議將再建議主管機關,把現行的二千元門檻提高到兩萬元;或比照年度申報綜所稅方式,一筆總計扣繳年度利息所得,並一次開立扣繳憑單,才符合二代健保「抓大放小」精神。

銀行公會主管說,已經多次向主管機關反映補充保險費扣取「利息所得」因單次給付利息二千元就要扣繳健保費、門檻過低致社會大眾及銀行成本過高,如果政策匆促施行,恐將引起甚大民怨。

銀行主管指出,若以一年期定存利率百分之一點三九計算,存款本金在十四萬三千八百八十四元以上,就會被扣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最近不少存戶為了規避被課補充保費,紛紛要求將大額定存「拆」成每筆十萬元、十二萬元,大幅增加銀行作業時間與成本。

銀行公會統計,目前單次給付利息二千元須扣繳補充保費的存款總筆數,高達一千四百九十九萬筆;如果每筆都要求化整為零,銀行將不勝其擾。

銀行業者指出,二代健保修法精神是以高給付所得者為主要扣繳對象,但存款屬獲利較低的投資,且多屬理財較保守者,特別是年紀較大的長者或退休人員。

另外,以目前低利率的環境,若單次利息所得達二千元就被先扣百分之二健保費,將剝奪這些人的重要生活費來源。

銀行公會估計,銀行光是執行「拆單」成本即高達三十二億元,但在存戶未拆單前代扣的健保補充保費收入卻只有三十億元,不僅稽徵成本高於代扣保費收入,且浪費整體社會資源。

 

蘋果日報 蔡鎮宇要買?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陳怡慈/台北報導】
2012.09.13 03:46 am

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傳出價95億元收購蘋果日報及壹週刊等壹傳媒旗下台灣平面媒體,據了解,議價書已經到期,但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認為開價太低,不願意出售,國泰金前副董事長蔡鎮宇有可能竄出,成為收購蘋果日報及壹週刊的新買家。

壹傳媒在香港港交所宣布,第三方有意收購壹傳媒集團旗下台灣蘋果日報、台灣爽報及台灣壹週刊之後,市場傳聞1日1變。蔡明忠、蔡鎮宇、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及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都遭市場點名是可能買家。

據了解,蔡明忠及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已經趕在民俗月之前遞交議價書,由於壹傳媒台灣平面媒體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約為9億到9.5億元,預計出價為EBITDA的8到10倍之間,蔡明忠開出72億到95億元的價格,同時承擔平面媒體負債的條件,想要收購蘋果日報與壹週刊。

黎智英日前接受香港蘋果日報專訪時表示,不願評論台灣平面媒體出售一事,但香港的傳媒業務一定不會賣。近日香港當地盛傳,因為買方出價太低,黎智英不願意以此價出售台灣平面媒體事業。

台灣也傳出,蔡明忠兄弟出價後已經滿30天,但未得到黎智英的回覆,蔡家兄弟首次出價的獨家議價權已經到期,使得另一個潛在買家竄出,點名蔡鎮宇有意參與角逐壹傳媒台灣平面媒體事業,不過蔡鎮宇並未回應。

蔡鎮宇出售國泰金股權後,有高達725億元的現金入袋,後來也參與蔡衍明旗下旺中寬頻投資,持股約25%,一起收購旺中寬頻,是蔡鎮宇跨入媒體事業的第1步。業界分析,黎智英出售壹傳媒台灣平面媒體,速度多快、成交價格多寡,取決於黎智英有多缺錢,未來可能接觸新買家,不排除與蔡明忠再議價。

【2012/09/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防媒體巨獸 NCC設修法小組

因應旺中案引發的跨媒體壟斷議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12)日決議,將組成修法工作小組,啟動跨媒體管制的修法程序,計畫2年內完成修法,送交行政院。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旗下旺中寬頻,計畫收購台灣最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NCC日前以3項停止條件及25項附款通過旺中收購中嘉。

由於台灣近年來多次進行跨媒體收購案,例如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收購MSO凱擘,以及旺中收購中嘉等,卻無「法」可管,因此媒改團體在9月1日發起反媒體壟斷大遊行,要求NCC要修訂相關跨媒體管制辦法的法規條文。NCC發言人魏學文表示,NCC委員內部已經形成共識,將組成修法工作小組,NCC多位委員將會加入。

魏學文表示,目前NCC已完成廣電三法(無廣、衛廣及有廣法)及電信法的第1階段修法,並分別送交立法院及行政院,立法院也展開對於跨媒體壟斷的修法努力。NCC修法工作小組重點將放在四法(無廣、衛廣、有廣法及電信法)的第2階段修法。魏學文表示,未來跨媒體管制要採四法分開修法、四法合一考量或者是跨媒體專法,目前還沒決定,預計最晚2014年完成修法。

市場傳出,富邦有意併購蘋果日報等平面媒體,魏學文表示,平面媒體不在NCC管轄範圍內,如果要發起包含平面媒體等跨媒體修法計畫,應由行政院發起。

富邦董事長蔡明忠旗下大富媒體收購凱擘時,NCC要求3年內不可擁有新聞、財經及購物頻道。魏學文表示,3年期滿後也要向NCC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不做觀審會後悔?民團:假改革才後悔

新頭殼newtalk 2012.09.12 楊宗興/綜合報導

民間團體才在日前前往司法院下戰帖,要求司法院與民團就「人民觀審制」與「陪審制」進行辯論,司法院長賴浩敏昨(11)日替觀審制辯護說,今天不做人民觀審制度,明天就會後悔。對此,陪審團推動聯盟召集人鄭文龍批評,司法院急於推動觀審制,但觀審制中人民僅能表示意見卻無決定權,是一種假的人民審判。鄭文龍強調:「不真改革才會後悔,假改革算了吧!」

司法院近來積極推動觀審制,卻遭民間團體批評是假改革,甚至要求司法院公開辯論觀審制與陪審制兩者之優劣,賴浩敏昨天於「審、檢、辯在人民觀審中之角色與功能」研討會上表示,台灣從來沒有人民參與審判的實證經驗,觀審制的推動可讓司法產生好的化學變化,他說與其空談理論,不如實際操作,今天不做觀審制,明天就會後悔。

對賴浩敏的說法,陪審團推動聯盟今(12)日發出聲明稿回應,鄭文龍在聲明中指出,觀審制中人民只能表示意見,卻沒有決定權,這完全是不信任人民,而且法官可以干預、改變人民的決定,仍然不是以人民為主,根本是浪費社會的人力與金錢。

鄭文龍也說,觀審制的推動也無法解決恐龍法官、貪污法官、法官參與政治鬥爭等問題,法官的偏見、貪污、參與制治在觀審制推動後將仍然存在,不懂賴浩敏口中的改革何在?各界也無法理解為何要採用觀審制?他說如果是改革,司法院為何不敢採用文明的審判制制度,還要保留野蠻式的審判制度?

鄭文龍強調,民間團體推動的陪審團制乃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香港及鄰近韓國等共52國採用的公正審判制度,是文明的司法審判制度,透過參與陪審團的公民提供豐富經驗與多元觀點,不只可以解決恐龍法官的問題,更可排除法官的貪污及受政治干預等問題。

鄭文龍質疑,既然陪審制可以解決恐龍法官、貪污法官、法官參與政治鬥爭等問題,為何司法院不願採用?甚至連相關的討論及研究都付之闕如,可見司法院根本就沒有想要改革。他呼籲司法院落實真正的司法改革,讓文明、民主的陪審團制來解決我國的司法問題。

 

 

不要觀審制 民團陳情要陪審制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陪審團立法推動聯盟召集人律師鄭文龍表示,台灣雖然已經民主化,但是司法還是獨裁的,應以陪審團制推動司法改革的最後一哩路。圖片來源:翻攝自臉書

新頭殼newtalk 2012.09.10 楊宗興/綜合報導

司法院如火如荼推動「觀審制」,日前已將《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送交立院審議,也在網路播送觀審制的宣導短片,不過民間團體對觀審制並不滿意,今(10)日上午前往司法院陳情,批評觀審制根本是假改革,他們呼籲司法院推動陪審制,讓民眾不只提供法官意見,而是真正參與案件審判,以杜絕恐龍法官的司法獨裁。

由民間團體所組成的「陪審團立法推動聯盟」今天上午前往司法院遞交陳情書,要求司法院莫用觀審制呼攏人民,讓台灣的司法改革淪為假改革,他們認為台灣應推動真正的文明司法陪審制度,讓人民能真正參與司法;聯盟也向司法院下戰帖,要求司法院出面與民團公開辯論觀審制與陪審制的優劣。

陪審團立法推動聯盟質疑,法務部積極推動觀審制,然而觀審員只看不判,司法民主化如何實現?其次是法官在觀審制下仍握有主導權,恐龍法官會因此而消失嗎?貪汙的問題會因此解決嗎?司法有辦法排除政治力的干預嗎?而觀審員的意見僅供法官判案時的參考,司法獨斷的問題有因此獲得解決嗎?

陪審團立法推動聯盟召集人律師鄭文龍表示,我們的國家雖然已經民主化,但是司法還是獨裁的,因此亟需推動司法改革,而陪審團制乃歐美超過50個國家採用,應以多元、民主的陪審團制推動司法改革的最後一哩路,杜絕恐龍法官以及法官捲入政治鬥爭的問題。

針對民團的質疑,司法院刑事廳長林俊益回應表示,陪審制並非人民參與審判的唯一途徑,而觀審制就是讓人民實質參與審判,「絕非來看戲」。

林俊益進一步解釋,各國司法大致分為參審制與陪審制,參審制是由人民與法官共同審判,共同認定被告有無罪或量刑,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皆採此法;而陪審制則是由人民決定被告有罪無罪,量刑則由法官決定,此為英國、美國等英美法系國家採用,韓國也採陪審制。

林俊益強調,觀審制的本質就是參審制,但觀審員的多數意見對法官卻有拘束力。另外對於有大學生批評觀審制宣導片錯誤百出,內容包括觀審員與家人討論案情、觀審員心證遭汙染、法官角色混淆等,林俊益則認為應是學生誤以陪審制的角度來看觀審制,而造成誤會。

 

新版《個資法》將上路 民團呼籲通盤檢討


新頭殼newtalk 2012.09.11 楊宗興/台北報導

新版《個人資料保護法》即將在10月1日正式上路,然而行政院卻宣布「敏感性個資不得蒐集利用」、「間接取得的個資要在1年內完成告知」等相關法條將暫緩實施,遭到民間團體批評違反憲政原則。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邱伊翎表示,法務部已經打算再度修法,民間團體呼籲應該趁機通盤檢討《個資法》,也希望政府部門能認清《個資法》的精神再來談修法。

今(11)日新頭殼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邱伊翎分析《個資法》是如何保障大家的個人資料?為何行政院可以片面宣布階段性暫緩實施部分條文?如果暫緩實施誰獲得利益最大?民間團體對《個資法》的批評又有哪些?

邱伊翎表示,新版《個資法》在2年前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然而卻由於行政部門的延宕,拖了2年才要在今年實施,但卻保留部分條文暫緩實施,這完全違反憲法的行政、立法分立原則,如果立法院通過的法案都可由行政機關自行決定施行與否,以後行政權將凌駕立法權,對憲政體制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至於這次遭暫緩實施的法條,邱伊翎指出,行政院宣稱「敏感性個資不得蒐集利用」窒礙難行,「間接取得的個資要在1年內完成告知」則是被企業界認為實行困難,但她認為這都是講不通的說法。

邱伊翎認為,敏感性個資的使用本來就該謹慎,暫緩相關條文將使《個資法》的保護形同具文,這樣與當年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無異,等於沒有保障到個資。

此外邱伊翎說,業者宣稱聯絡不到個資所有人,但若是「使用前再行告知」就能接受,這完全是矛盾的說法,既然聯絡不到人,為何使用前就能聯絡到?可見這根本是因為業者不想負告知個資當事人的龐大成本。

邱伊翎強調,事實上政府與企業對個資的侵害最為嚴重,因此如果新法無法真正保護個資,甚至與舊法無異,這對政府與企業來說就是最佳的利益,因此《個資法》如果有機會修法,民間團體建議應通盤檢討法規是否落實《個資法》的精神?

邱伊翎表示,民間團體早在2010年就提出民間版草案,不只在每一條都劃分出一般性個資與敏感性個資的不同規範,也針對個資洩漏的源頭進行管理,而不是僅在末端的業者方面進行管制,民間也呼籲在公部門內設立資保單位,真正對人民的個人資料盡到保護之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肚臍眼 的頭像
    肚臍眼

    肚臍的眼睛

    肚臍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